公益热线:022-83699036
邮   箱: tianjintly@sina.com
BW2025|专访BW总负责人谈振宇:BilibiliWorld的奇点漂移,从社区派对到亚洲文化地标
新闻晨报     2025-07-25
 
七月的上海,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季风与无尽的期待。在上海虹桥的国家会展中心,正上演一场席卷亚洲的文化风暴。几十万年轻人,从五湖四海涌向这里,奔赴一场名为Bili?鄄biliWorld(下文简称BW)的盛大朝圣。

对于熟悉它的人来说,BW是B站这个庞大线上社区在线下的具象化身,是“梗”与“爱”的交汇地,是一年一度的“大型同好面基会”。而对于上海这座致力于打造全球文化枢纽的城市而言,BW已然成为其“文旅商体展”版图上一张越来越闪亮的王牌。

2025年,BW喊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目标:“超越日韩头部漫展,成为亚洲最大”。这背后,是场地、票量、展商数量的历史性跃升,更是一次关乎“质变”的野心宣告。

我们独家专访了这场“超级进化”的操盘手———Bilibili?鄄World总负责人谈振宇。在他的讲述中,我们试图解码BW如何从一场社区派对,一步步走向亚洲文化地标的“王座”,以及它如何在这场宏大的“奇点漂移”中,坚守B站那份独特的“醍醐味”。

一场蓄谋已久的“自然选择”

“战略奇点”———当我用这个充满科幻色彩的词汇来定义BW2025年的跃升时,谈振宇却给出了一个更为沉稳的答案。

“BilibiliWorld从2017年举办至今,实现场地、票量、展商等等多个维度的突破,更像是一个自然积累的必然结果,”他说,“BW在中国最大的二次元社区生长起来,丰富的内容供给+庞大的用户基数,我们没理由做不好。”

在谈振宇看来,BW的成功,根植于B站这片肥沃的土壤,是社区力量在线下的必然投射。

当然,这片土壤也离不开阳光雨露。“从外部来说,要感谢上海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谈振宇毫不讳言,“这座包容且充满年轻活力的城市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与年轻文化,BW作为上海青年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受益匪浅。”

这正是BW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完美共生。BW需要上海这样高效、开放、具备世界级会展能力的平台,来承载其日益膨胀的梦想,上海借助BW吸引全国乃至全球Z世代目光的顶级文化IP,来充实其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内涵。

实际上,从2019年尝试“一年三地”(广州、上海、成都)的广度探索,到如今聚焦上海做深做透,用谈振宇的话说,希望“立足上海,把我们的厂商资源、IP资源、社区资源等集中在一个线下,打造一场极致的ACGN综合性展会,再持续扩大在全国、甚至海外的影响力。”

韧性与在场感的再发现

通往“亚洲最大”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因不可抗力导致的BW取消,对任何一个连续举办的品牌都是一次重创。

那段“暂停”,却意外地成为了一次深刻的“内观”。“不仅是错过了一个假期和关键节点,更像是给持续高速运转的线下活动按下了暂停键。”谈振宇回忆道。然而,团队并未停摆,他们在线上目睹了用户对BW的讨论热度不降反升,对线下重聚的渴望喷薄欲出。

“我们深刻意识到,线下活动的‘在场感’并非简单的空间聚集,而是用户对深度情感连接、沉浸式互动体验的渴望具象化。”这次“停摆”让团队完成了对线下活动本质的再认知。它不再仅仅是一场展会,而是共同文化记忆的创造,是真实社交的刚需,是归属感的终极体现。

这份认知,直接催生了BW在体验设计上的“进化”。2024年的“动画七八定律”主题,以及广受好评的“BW成就系统”,它巧妙地将线上社区的“做任务、拿成就”逻辑复刻到线下,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故事的主角。

谈振宇分享了一个案例———“小操场”。“我们整合宅舞区UP主的内容,用户打开B站APP,就能通过重力感应跟随宅舞片段舞动并实时计分。”这种设计,让普通用户、UP主、IP方、平台的需求找到了完美的交集点。“不再是穿梭于展台间的旁观者,而是我们现场的主角,这也是我们希望用户在BW收获的核心记忆。”

在40万人的洪流中守护“醍醐味”

规模化是商业的追求,但也可能是社区文化的“稀释剂”。当700家展商、40万人的洪流涌入,BW如何避免沦为同质化的“拼盘漫展”,守护B站那份独特的“醍醐味”?

“学习,和保持开放性。”谈振宇的回答直接而坦诚。他们每年研究全球各大漫展,同时主动扩展边界,将游戏、科技、UP主、痛车等元素有机融合,形成巨大的“兴趣交叉”。

更重要的是,BW在机制设计上,始终为“为爱发电”的创作者们留足了空间。“今年BW共有9大展区,其中UP主空间、模魂英雄、梦幻集市等展区都是提供给个人创作者们,”谈振宇列举说,“包括100+个虚拟主播及同人摊位,梦幻集市创作者摊位300+个。确保他们在BW享有和品牌厂商们同等的分区级别和交流空间。”

在这里,UP主的角色也变得多元而立体。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舞台明星,而更像是整个场域的有机组成部分。

谈振宇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可能整个活动都像一场大型的ACGN沉浸舞台剧。UP主们在台上表演,下了台也会去排自己喜欢的签售会,去买自己喜欢的谷子。”他们既是嘉宾,也是观众,是内容共创者,更是社区文化的鲜活节点。

这种社区氛围,自然也成了“梗文化”的最佳发酵皿。当谈及现场爆火的梗时,谈振宇笑了起来。他提到每年BW似乎都会下雨,而《碧蓝航线》的海报“指挥官,欢迎回港”在雨中显得格外应景。这种用户自发的“找乐子”,被他精准地概括为“平静的疯感”。这种懂得自娱自乐、乐于分享的精神,让BW的线下内容在线上二次发酵,形成了无穷尽的文化涟漪,也让品牌方看到了与年轻人同频共振的最佳路径,比如滴滴青桔与《黑神话:悟空》联动的“痛单车”,就是一次“一起整活”的成功范例。

而最能体现B站精神的,或许是那个“二次元天使”的故事。2023年BW现场,一位观众突发晕厥,一个Cosplayer女孩立刻冲上前去专业施救。事后人们才知,她是苏州大学的一名在读医学硕士。

“这个事情既典型也普遍,”谈振宇对此感触颇深,“BW给他们提供的是一场三天的‘象牙塔’或‘乌托邦’,每个人可以cos自己喜欢的形象,不必在意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但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却又能立刻转换到自己的现实角色中提供帮助。”

这就是BW,这就是B站。它是虚拟的梦境,也是真实的守护。

从“亚洲最大”到“全球同好欢聚地”

回到2025年的目标。在谈振宇心中,“亚洲最大”绝非仅指面积和人数。从2023年的21万人次,到2024年的25万人次,再到2025年场地与票量同步增长30%,线上预约在开展前两周就已突破80万———数字的背后,是IP首发数量、全球影响力、内容创新模式乃至文化输出能力的全面对标。

BW希望向世界讲述一个怎样的“中国Z世代文化故事”?答案是:“一个沉浸体验、热爱共赴的线下盛会,展现中国Z世代群体的内容创作力、文化包容性。”

当被问及BW的“终极形态”时,谈振宇许下了一个宏大的愿景,“十年后的BW或许可以遍布全球……随着AR、VR等技术的提升能实现全球同步体验线上虚拟BW,但我个人还是倾向线下依然是重要的体验形式,现实世界里的同好欢聚感不可替代。”

这或许就是BilibiliWorld的终极答案。无论技术如何变迁,宇宙如何折叠,那份跨越山海、只为一次“在场”相聚的热爱,那份在人潮人海中找到同类的欣喜,永远是这场文化盛宴最核心的驱动力。

从一个社区的小小派对,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再到一个洲际的文化地标。Bilibili-World的“奇点漂移”,才刚刚开始。而谈振宇和他的团队,正驾驶着这艘满载着Z世代热爱的巨轮,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友情链接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   上海增爱基金会  |   壹基金  |   中华文化促进会  |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   阳光文化基金会  |  
版权所有:天津桃李源文化基金会     Copyright © 2010 - 2013 TJTL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公益热线:022-83699036    E_mail:tianjintly@sina.com     津ICP备11007150号       技术支持: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