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热线:022-83699036
邮   箱: tianjintly@sina.com
天津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生“自强之星”
天津日报     2025-07-25
 

重刀作舟渡征途

——记天津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生“自强之星”之励志星张硕阳

清晨六点,当城市尚未完全苏醒,天津市第三中学附属小学的张硕阳已轻手轻脚走入厨房。淘米、洗菜,锅铲翻动间,一碟金黄的蛋炒饭与清炒土豆丝,是他为行动不便的父亲备好的晨光暖意。张硕阳4岁那年,父亲因病失业,两年前又因为一场车祸导致父亲手臂骨折——但父亲的那句“男子汉要像重刀武术的传人,越艰难越要挺直脊梁”的叮咛,让小小的他默默将生活的重担扛上稚嫩肩头。

生活的磨砺未使他低头,反而淬炼出少年眼中的光芒。一次非遗体验课上,张硕阳初次触摸三十斤重的重刀,就深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他拜入第七代传人曹宁门下,从此踏上每周三次往返三十公里的习武征途。训练场上,汗水浸透的衣衫与磨出血泡的双手,都是少年与刀魂无声的对话。2024年,赛场上充满自信的他,最终一举摘得桂冠,为天津赢下这一项目的国家级金牌。

重刀锤炼的意志,让张硕阳在更广阔的天地挥洒青春。编程教室环保赛场上、少年宣讲团里都留下了他认真的身影。课堂内外,他求知若渴、迎难而上。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还自创了一首小诗鼓励自己:少年心怀鸿鹄梦,重刃挥霜志更雄。非遗薪火肩头担,自强作舟渡千重。这叶以自强为底色的重刀之舟,正载着小小少年,驶向更壮阔的海洋。

 

在代码和图纸间看见“未来”

——记天津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生“自强之星”之智慧星陈淞泉

当同龄人还在懵懂探索世界时,年仅8他已在代码和图纸构筑的天地间,锚定了清晰航向在科技星空中划下了属于自己的明亮轨迹——他就是西青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六班的陈淞泉。

3岁那年,当淞泉稳稳通过全国机器人等级考试,那颗名为“科技”的种子便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2020年,年仅4岁的他首次挑战ROBOTEX世界机器人大会,一举斩获京津冀赛区一等奖及全国二等奖。那方竞技台,成了他眺望前沿科技的窗口,也点燃了他内心对科技更深沉的热爱。

经过三年默默沉淀,2023至2024年,陈淞泉迎来厚积薄发的“井喷式”收获,狂揽超二十项重量级科技奖项他精心构思的“两用夹子”闪耀ICC全球发明大会,摘得铜奖;耗费两年心血打磨的“智能狗舍”,因实用巧思入围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勇夺二等奖;“电池和公交车分离式供电解决方案”则为他赢得了第19届宋庆龄儿童发明大赛的优胜奖。

第七、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飞向北京·飞向太空”世界机器人大赛、“北斗杯”无人机赛事、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天津邀请赛……他的身影在各大竞技场穿梭,以勇夺多枚奖牌的实力印证热爱。

利用业余时间坚持阅读科技书籍并学习Arduino开源硬件及Python编程等课程,经常动手设计图纸,目前已设计出盾构机、航天飞机、坦克、海底捕捞船等科技作品,“通过学习,我不断地改进设计,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这些图纸上的科技作品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真正能够应用的实物。”陈淞泉说。

 

红纸上剪出家乡新貌

——记天津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生“自强之星”之才艺星张景盛

在静海区台头镇三堡学校的教室里,一双专注的眼睛紧盯着手中翻飞的红纸。剪刀轻灵游走,纸屑纷落,天津高耸的摩天轮、古朴的五大道风情在这方寸之间让人惊艳手拿见到的认真少年,是该校初二年级学生张景盛

这位来自静海普通农家的少年,以乡土为根,将对生活的敏锐感知与对天津的炽热情感,倾注于手上的剪刀2024年,他在天津市美育实践课堂现场即兴创作的国风剪纸,获得市级一等奖。杨柳青年画的韵味、古文化街的熙攘,在他笔下与剪下有了不用的韵味2022至2024年间,他更在“最美津城”“文明静海”等主题绘画与剪纸比赛中,将40余项区、市级荣誉收入囊中。

他不仅是创作者,更是家乡文化的小小传播者。作为学校手工组的核心力量,他带领伙伴们用作品赢得赞誉;在台头镇西瓜文化旅游节上,他落落大方地展示、讲解,让往来游客近距离感受家乡之美

一纸一剪,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位静海少年剪下游走的,不只是纸屑与色彩,更是一个新时代少年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以及对未来许下的庄重承诺。

 

流淌在家族血脉里的家国情怀

——天津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生阳光家庭”之边艾瑜家庭

在河北区月牙河小学五年级学生边艾瑜的书桌前,一枚泛着历史光泽的纪念章静静躺在绒布盒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这枚沉甸甸的勋章与建党百年时国家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主人,是边艾瑜太爷爷两枚纪念章也让这个普通家庭跨越世纪的赤诚信仰,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艾瑜最喜欢听太爷爷讲述曾经在戈壁滩上的青春故事。那是大漠风沙中的坚守科研攻坚的艰辛,而这些都化作一粒粒精神的火种,悄然植入小艾瑜的心田。

永远都不能忘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太爷爷的时刻叮嘱这个家庭注入了红色基因艾瑜爷爷穿上警服,在守护一方平安的战场上续写忠诚。他胸前佩戴的三等功奖章,记录着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惊险。“要做善良正直的人”,爷爷为艾瑜勾勒出最清晰的人生方向

“爸爸时常对我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太爷爷这代人建立了新中国,爷爷这代人,保卫了新中国,爸爸这代人,富裕了新中国,而我们这代人注定是强盛中国的一代人。”艾瑜说。

在这片精神沃土中,小艾瑜绽放出新时代少年的光芒多次获得“优秀学生”称号,并在“学党史”专题活动中,更加坚定了把小我融入大我的人生梦想。

从太爷爷珍藏的纪念章,到艾瑜手中一张张闪亮的奖状就是流淌在边家四代人血脉里的家国情怀。

友情链接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   上海增爱基金会  |   壹基金  |   中华文化促进会  |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   阳光文化基金会  |  
版权所有:天津桃李源文化基金会     Copyright © 2010 - 2013 TJTL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公益热线:022-83699036    E_mail:tianjintly@sina.com     津ICP备11007150号       技术支持:App